七、娱乐习俗
魏晋南北朝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较长,战乱较多,但此时期人们也没有放弃娱乐活动。同节令习俗一样,此时期人们的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,其中既有对历史的继承,也有当代的创造。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:竞技活动、角智活动、自娱活动及其他活动。
(- )竞技活动
所谓 竞技 ,与今天所说的体育竞技的概念不完全一样。虽然它也有技艺竞赛的意思,但这种竞赛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或发展这种技艺,而主要是为了一种心理和情绪上的满足。也就是说,它们仍是一些娱乐性较强的竞技活动。
1。樗蒲 樗蒲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技巧的活动,最迟在西汉时已经出现。魏晋南北朝时,樗蒲活动的流行达到了其极盛点。关于樗蒲的内容,东汉马融《樗蒲赋》中说得比较具体。此赋描写了樗蒲所用器具、玩法及公侯贵戚樗蒲时的情景。按照马融所写,樗蒲之具应包括枰、杯、木、矢、马5种,为了解其玩法,将五种器具分述如下。
枰即棋盘。马融赋中只描述了棋盘的质地及外形。根据唐、宋典籍记载,棋盘上有关、坑、堑等标志,为行棋之障碍。
杯为投掷五木的容具,从 杯为上将 、 临敌攘围,事在将帅 等句来看,杯对投掷出高采起着重要作用。
木,又称五木,因其用木制成,有五块,故有此称。
马为棋子,玩者用它在棋盘上过关跨堑,即马融所说的 马为翼距.矢也为一种棋子,从 矢法卒数 看,矢代表步兵,用来围杀或阻止马前进。
五种器具中,五木为关键之物,它影响着马与矢的行动。
可大致勾勒出樗蒲的玩法:对峙双方各执马、矢两种棋子,投掷五木,根据所得齿数,或策马过关,或挥卒围截。
2。弹棋 弹棋的起源,最晚也可追溯到西汉。一般在上层社会流行。弹棋怎样玩,由于它失传很久,史无明文记载。
不过,魏晋时留下许多关于弹棋的文学作品,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玩法。我们可以知道有关弹棋的几种情形。
第一,弹棋的棋盘为石头制成,而且磨得非常平滑。棋盘的形制为方形,中间隆起,四外低平。棋盘的两方各有一个蛟龙盘成的圆洞。
第二,棋子由硬木或象牙等物做成,共12枚,每方6枚。
我们可以对弹棋的玩法做一大概的描绘:下棋双方站在棋盘两边,将自己的棋子摆好。在棋盘上洒滑石粉,以减轻棋子与棋盘的磨擦,加速棋子的运行。
弹棋用手,使自己的棋子穿过棋盘中间的隆起部分射入对方的圆洞。凡射入的棋子便不再动了。弹棋时,必须根据对方所摆棋势,采用拨、捶、撇等技术,打开对方棋子,为进入对方圆洞扫清道路。最后,先将6枚棋子全部弹入对方洞中者为胜。
弹棋至高潮时,棋子 侈若天星之列,闪若流电之光。或擗柏散烂,挥霍便娟;或奋振唐唐,颓水参连。 至终局时, 棋单局匮,等分纪残,胜者含和,负者丧颜 ,正是双方激烈竞技的写照。
3。握槊 握槊之戏是从西域传来。
握槊之戏在魏晋南北朝时仅流行于北方,最早的记载是在北魏孝文帝时
关于握槊的玩法,由于史料缺乏,已不能具体知道。但隋唐以后,一些文人认为握槊与一种叫双陆的博戏是一回事
4。藏钩 藏钩,又称藏 、行 ,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有趣的竞技活动。
关于藏钩的玩法,史籍中有一些记载。 藏钩的玩法是将人群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人藏,其范围不出众人之手,一部分猜
猜的一方, 目炯冷而不畅 ,显然是在凝视着对方藏钩的动作。钩在藏方众人之手掌中,犹如地下潜流一般运来运去,最后神秘地落入其中一人掌中,而与此同时,其他人则作出一些假像以迷惑对方,这一切都是在猜方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。因为藏钩之戏多在晚上进行,且藏钩的技巧十分高超,所以猜的一方经常 疑空拳之可取,手含珍而不摘 ,被藏方制造的种种假像所迷惑。
对于藏方,锻炼了灵巧的手和敏捷的动作;对于猜方,则锻炼了目光和判断力。
5。戏射 这里所说的 射 ,是射箭
作为娱乐的戏射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主要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朋射,一种是单射。
朋射是一种团体赛。参加者分作两朋,即两部分。每个参加者轮流去射,按所中箭数记筹,最后加在一起,筹数多的部分为胜。这种活动还有专门的记筹者。
单射以个人为单位,没有分朋隶属关系。
最后,还应一提的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单射。严格地说,这种单射,没有竞赛对手,更谈不上画筹记等,不应归入竞技娱乐活动。但其技艺,足可使人心悦神怡;其理论,亦令人玩味,发人深思。
6。投壶 投壶的历史,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,它最早是以一种礼仪制度的形式见诸于史册。《礼记》记载:投壶之礼,主人奉矢,司射奉中,使人执壶。主人曰: 某有枉矢哨壶,请乐宾.宾曰: 子有旨酒嘉肴,既受赐矣,又重以乐,敢辞.主人曰: 枉矢哨壶,不足辞也,敢固从请.宾曰: 其固辞不得,命敢不敬从.通过以上记载可以看出,投壶之举,主要是宾主用以反映自己礼仪修养的,其中虽有 乐 的成份,但却寓于礼仪之中。
魏晋南北朝时期,投壶活动进一步向娱乐化发展。到西汉武帝时,郭舍人改进投壶之戏,将柘木箭改成竹箭,增加箭的弹性,使之跃出还回手中,这就叫骁.据说郭舍人能一矢百余返。这件事记载在《西京杂记》中。但仅看这一条材料,会使人发生这样的疑问:竹箭固然比柘棘弹性大,但即使如此,它也不会像现在的乒乓球从墙上反弹回来。况且壶与人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,
另外一种 剑骄 的技巧。 剑骄 即 剑骁 ,可能就是投入的箭从壶中弹出,挂在壶边的耳上,呈一种挂宝剑的形状。正因为此种技巧难度高,所以其得分也最高。
以此类推,所谓 莲花骁 ,即令投入壶中的箭反弹出挂在壶耳上,组成莲花形。这种技巧,显然比剑骁难度更大。
把投箭入壶耳使之呈佩剑状称作 带剑;把投箭入壶使其靠在左右呈狼尾状称作 倚 ,把使箭在壶口圆转称作 狼壶.南北朝时,除上述技巧外,还有 豹尾 、 龙首 等。
这两种技巧,史籍无明文记载。宋人司马光《投壶新格》说: 龙尾,倚竿而箭尾正向己者。龙首,倚竿而箭首正向己者.这里的 龙首、 龙尾 ,很可能由南北朝时的 龙首 、 豹尾 而来。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玩法,如《太平御览》引《晋书》说: 石崇有妓,善投壶,隔屏风投之。 又引《晋阳秋》说: 王胡之善于投壶,言手熟闭目.
7。击剑 击剑在三国时盛行。曹丕《典论·自叙》说: 余又学击剑,阅师多矣,四方之法各异,唯京师为善。桓、灵之间,有虎贲王越善斯术,称于京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