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【入梦世说】
加入新人群【131900579】
12
返回列表 发新帖
楼主: 谢伃

[查询对照] 【魏晋南北朝的习俗】——摘自《中国全史》

[复制链接]
谢伃



】  楼主| 谢伃 发表于 2015-7-9 16:18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七、娱乐习俗
魏晋南北朝尽管在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较长,战乱较多,但此时期人们也没有放弃娱乐活动。同节令习俗一样,此时期人们的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,其中既有对历史的继承,也有当代的创造。大致可归纳为四种类型:竞技活动、角智活动、自娱活动及其他活动。

(- )竞技活动
所谓 竞技 ,与今天所说的体育竞技的概念不完全一样。虽然它也有技艺竞赛的意思,但这种竞赛的目的并不在于提高或发展这种技艺,而主要是为了一种心理和情绪上的满足。也就是说,它们仍是一些娱乐性较强的竞技活动。

1。樗蒲 樗蒲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技巧的活动,最迟在西汉时已经出现。魏晋南北朝时,樗蒲活动的流行达到了其极盛点。关于樗蒲的内容,东汉马融《樗蒲赋》中说得比较具体。此赋描写了樗蒲所用器具、玩法及公侯贵戚樗蒲时的情景。按照马融所写,樗蒲之具应包括枰、杯、木、矢、马5种,为了解其玩法,将五种器具分述如下。
枰即棋盘。马融赋中只描述了棋盘的质地及外形。根据唐、宋典籍记载,棋盘上有关、坑、堑等标志,为行棋之障碍。
杯为投掷五木的容具,从 杯为上将 、 临敌攘围,事在将帅 等句来看,杯对投掷出高采起着重要作用。
木,又称五木,因其用木制成,有五块,故有此称。
马为棋子,玩者用它在棋盘上过关跨堑,即马融所说的 马为翼距.矢也为一种棋子,从 矢法卒数 看,矢代表步兵,用来围杀或阻止马前进。
五种器具中,五木为关键之物,它影响着马与矢的行动。

可大致勾勒出樗蒲的玩法:对峙双方各执马、矢两种棋子,投掷五木,根据所得齿数,或策马过关,或挥卒围截。

2。弹棋  弹棋的起源,最晚也可追溯到西汉。一般在上层社会流行。弹棋怎样玩,由于它失传很久,史无明文记载。

不过,魏晋时留下许多关于弹棋的文学作品,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玩法。我们可以知道有关弹棋的几种情形。
第一,弹棋的棋盘为石头制成,而且磨得非常平滑。棋盘的形制为方形,中间隆起,四外低平。棋盘的两方各有一个蛟龙盘成的圆洞。
第二,棋子由硬木或象牙等物做成,共12枚,每方6枚。
我们可以对弹棋的玩法做一大概的描绘:下棋双方站在棋盘两边,将自己的棋子摆好。在棋盘上洒滑石粉,以减轻棋子与棋盘的磨擦,加速棋子的运行。
弹棋用手,使自己的棋子穿过棋盘中间的隆起部分射入对方的圆洞。凡射入的棋子便不再动了。弹棋时,必须根据对方所摆棋势,采用拨、捶、撇等技术,打开对方棋子,为进入对方圆洞扫清道路。最后,先将6枚棋子全部弹入对方洞中者为胜。
弹棋至高潮时,棋子 侈若天星之列,闪若流电之光。或擗柏散烂,挥霍便娟;或奋振唐唐,颓水参连。 至终局时, 棋单局匮,等分纪残,胜者含和,负者丧颜 ,正是双方激烈竞技的写照。

3。握槊 握槊之戏是从西域传来。
握槊之戏在魏晋南北朝时仅流行于北方,最早的记载是在北魏孝文帝时
关于握槊的玩法,由于史料缺乏,已不能具体知道。但隋唐以后,一些文人认为握槊与一种叫双陆的博戏是一回事

4。藏钩 藏钩,又称藏 、行 ,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有趣的竞技活动。

关于藏钩的玩法,史籍中有一些记载。 藏钩的玩法是将人群分为两部分,一部分人藏,其范围不出众人之手,一部分猜
猜的一方, 目炯冷而不畅 ,显然是在凝视着对方藏钩的动作。钩在藏方众人之手掌中,犹如地下潜流一般运来运去,最后神秘地落入其中一人掌中,而与此同时,其他人则作出一些假像以迷惑对方,这一切都是在猜方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。因为藏钩之戏多在晚上进行,且藏钩的技巧十分高超,所以猜的一方经常 疑空拳之可取,手含珍而不摘 ,被藏方制造的种种假像所迷惑。
对于藏方,锻炼了灵巧的手和敏捷的动作;对于猜方,则锻炼了目光和判断力。

5。戏射 这里所说的 射 ,是射箭
作为娱乐的戏射,在魏晋南北朝时期,主要有两种形式,一种是朋射,一种是单射。

朋射是一种团体赛。参加者分作两朋,即两部分。每个参加者轮流去射,按所中箭数记筹,最后加在一起,筹数多的部分为胜。这种活动还有专门的记筹者。

单射以个人为单位,没有分朋隶属关系。

最后,还应一提的是一种具有表演性质的单射。严格地说,这种单射,没有竞赛对手,更谈不上画筹记等,不应归入竞技娱乐活动。但其技艺,足可使人心悦神怡;其理论,亦令人玩味,发人深思。

6。投壶  投壶的历史,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,它最早是以一种礼仪制度的形式见诸于史册。《礼记》记载:投壶之礼,主人奉矢,司射奉中,使人执壶。主人曰: 某有枉矢哨壶,请乐宾.宾曰: 子有旨酒嘉肴,既受赐矣,又重以乐,敢辞.主人曰: 枉矢哨壶,不足辞也,敢固从请.宾曰: 其固辞不得,命敢不敬从.通过以上记载可以看出,投壶之举,主要是宾主用以反映自己礼仪修养的,其中虽有 乐 的成份,但却寓于礼仪之中。

魏晋南北朝时期,投壶活动进一步向娱乐化发展。到西汉武帝时,郭舍人改进投壶之戏,将柘木箭改成竹箭,增加箭的弹性,使之跃出还回手中,这就叫骁.据说郭舍人能一矢百余返。这件事记载在《西京杂记》中。但仅看这一条材料,会使人发生这样的疑问:竹箭固然比柘棘弹性大,但即使如此,它也不会像现在的乒乓球从墙上反弹回来。况且壶与人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,

另外一种 剑骄 的技巧。 剑骄 即 剑骁 ,可能就是投入的箭从壶中弹出,挂在壶边的耳上,呈一种挂宝剑的形状。正因为此种技巧难度高,所以其得分也最高。
以此类推,所谓 莲花骁 ,即令投入壶中的箭反弹出挂在壶耳上,组成莲花形。这种技巧,显然比剑骁难度更大。


把投箭入壶耳使之呈佩剑状称作 带剑;把投箭入壶使其靠在左右呈狼尾状称作 倚 ,把使箭在壶口圆转称作 狼壶.南北朝时,除上述技巧外,还有 豹尾 、 龙首 等。
这两种技巧,史籍无明文记载。宋人司马光《投壶新格》说: 龙尾,倚竿而箭尾正向己者。龙首,倚竿而箭首正向己者.这里的 龙首、 龙尾 ,很可能由南北朝时的 龙首 、 豹尾 而来。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玩法,如《太平御览》引《晋书》说: 石崇有妓,善投壶,隔屏风投之。 又引《晋阳秋》说: 王胡之善于投壶,言手熟闭目.

7。击剑 击剑在三国时盛行。曹丕《典论·自叙》说: 余又学击剑,阅师多矣,四方之法各异,唯京师为善。桓、灵之间,有虎贲王越善斯术,称于京师。
围观群众(0) 收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谢伃



】  楼主| 谢伃 发表于 2015-7-9 16:19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(二)角智活动
角智与竞技有同有异,二者都要赛出胜负,这是其同。但前者偏重于智力的角逐,后者则偏重于技巧的较量,此又其异。魏晋南北朝时角智的娱乐活动有围棋、象戏、四维、猜谜等。
1。围棋
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围棋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,较之前代,它有五个突出特点。
第一,围棋活动遍及大江南北。
第二,魏晋南北朝时,开始根据棋艺的高低对棋手分级定品。邯郸淳作《艺经》说:夫围棋之品有九:一曰入神,二曰坐照,三曰具体,四曰通幽,五曰用智,六曰小巧,七曰斗力,八曰若愚,九曰守拙。九品之外今不复云。
第三,魏晋南北朝时,围棋棋具出现重大变化。所谓棋具的变化,主要指棋盘的变化。南北方的围棋盘均为横竖各17条线。十六国以后,北方围棋棋盘开始出现变化。在北魏前期,北方就已出现了横竖各19条线的围棋盘了
第四,围棋高手层出屡现。
第五,童龆弈棋,蔚成风气。

2。象戏/四维象戏为北周武帝宇文邕所造。北周王褒《象经序》说:一曰天文,以观其象,天日月星是也。二曰地理,以法其形,地水木金土是也。三曰阴阳,以顺其本,阳数为先本于天,阴数为先本于地是也。四曰时令,以正其序,东方之色青,其余三色,例皆如之是也。五曰算数,以通其变,俯仰则为天地日月星,变通则为水火金木土是也。六曰律吕,以宣其气,在子取未,在午取丑是也。七曰八卦,以定其位,至震取兑,至离取坎是也。八曰忠孝,以惇其教,出则尽忠,入则尽孝是也。九曰君臣,以事其礼,不可以贵凌贱,直而为曲,不可以卑畏尊,隐而无犯是也。十曰文武,以成其务,武论七德,文表四教是也。十一曰礼仪,以制其则,居上不骄,为下尽敬,进退有度可法是也。十二曰观德,以考其行,定而后求,义而后取,时然后言,乐然后笑是也。
王褒此文,概括了象戏形制、玩法及其体现的原则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也无法将它与后来的象棋联系起来
四维是象戏的前身。


3。猜谜东汉时谶纬盛行,社会上常常出现一些谶语,所谓谶语,就是用一种听起来莫明其妙的语言来隐含一个人或一件事的吉凶。《三国志》记载,董卓被吕布所杀前夕,社会上流传着一首谣谚: 千里草,何青青,十日卜,犹不生。这个谣谚,是把 董卓 两字拆成 千里草 和 十日卜 ,即董卓将活不成的意思。

(三)自娱活动
自娱活动既不同于竞技,又不同于角智,它不是靠与对手的竞争来实现心理的满足,而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,自己始终担任活动的主角,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娱乐的目的。

1。田猎 田猎是上层社会贵族们所喜爱的一项活动,与打猎相似。

2。游览山水 游览山水自古就被认为是一大趣事。

3。音乐欣赏 魏晋南北朝时期,音乐欣赏有两种形式,一是蓄养歌女,二是自操乐器。

4。《说文解字》解释 啸 说: 啸,吹声也,从口,肃声。 郑玄《江有汜》笺说 啸 是 蹙口而出声.综合二者的解释, 啸 就是收缩口型靠吹而发出的声音,和今天的吹口哨差不多。
魏晋南北朝关于啸的记载,比以前的各个时期都多,其所表达的情绪,比以往的各个时期都丰富。
5。秋千 传说秋千之戏始于北方少数民族山戎,齐桓公北伐山戎,将此戏传入中国。秋千之戏在民间流行的情况,南朝梁宗懔所著《荆楚岁时记》中有记载。
他说,每年立春之日,人们为 施钩 之戏,又为打毬、秋千之戏。隋人杜公瞻对此加注说: 春节悬长绳于高木,士女袨服,坐立其上,推引之,名' 秋千'. 可见其形状及玩法和今日秋千无大区别。


(四)其他活动
1。斗草
双方以各种花草互相对比,看谁采的种类多,谁认识的种类多,谁就赢。

2。斗鸡  斗鸡之戏由来已久,三国至南北朝,斗鸡之戏延绵不断。精采激烈的斗鸡场面,引起诗人种种感受。有的从斗鸡中得到新的娱乐享受,有的视斗鸡如同博弈一样有趣的活动,有的因此联想起陈仓宝鸡的神话,有的联想起人间的战场。

3。斗鸭  斗鸭之戏,在西汉时已有记载。魏晋南北朝时,斗鸭之戏盛行于南方,北方关于斗鸭的记载则很少。

4。童戏  童戏即儿童所进行的游戏活动。魏晋南北朝时,见于记载的童戏有战阵之戏、骑竹马、斗族、跳绳、摊戏等。
战阵之戏即儿童模仿大人指挥布阵点将的游戏。

摊戏。为一种掷铜钱于地,依其正反面的排列组合而决定胜负的游戏。

【其他几个应该都认识了吧】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end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围观群众(0) 收起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【入梦世说】

本版积分规则